钜大LARGE | 点击量:875次 | 2019年04月02日
从麝香保心丸、磷酸铁锂电池获国家科技奖,看产学研合作之道
如何更好地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日前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两个上海牵头项目,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麝香保心丸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大幅提升,源于政府部门当年的积极牵线和扶持;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在长三角的大规模产业化,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的“一对多”转化模式功不可没。
擦亮上海的中药“名片”
产学研合作也被称为“政产学研合作”,可见政府能扮演重要角色。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教授张卫东牵头完成的“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项目,提供了一个这方面的范例。2004年,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找到张卫东,希望他与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合作,研究麝香保心丸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和黄药业当时处于亏损状态,公司管理层希望把有限资金投入重点产品,请市科委推荐科学家。
面对政府和企业的诉求,张卫东一开始有些犹豫,因为他之前只研究单味中药,而麝香保心丸由7味药组成,是典型的复方中药。“上海还没有一个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中药大品种,如果用现代科学研究麝香保心丸,就有希望把它打造成中药大品种,造福更多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市科委工作人员的想法,最终说服了他。随后,这一产学研合作得到了市科委立项支持。
2006年,国际上兴起了系统生物学研究,这一研究方向与中医理念不谋而合——把生物系统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在微观层面越分越细。借鉴系统生物学后,张卫东等人提出了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研究策略,研究麝香保心丸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和黄药业副总裁詹常森博士介绍,通过血清药化研究,产学研合作团队鉴定出该复方入血的26种成分;通过网络生物学研究,阐明了15种活性成分作用于16个与冠心病相关的靶蛋白;通过代谢组学研究,鉴定了57种生物标志物,其作用路径与减轻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能量代谢等有关。他们还建立了涵盖规范化药材基地的麝香保心丸生产全过程标准化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一致。
2008年,麝香保心丸被科技部列入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使基于整体观的中药方剂研究更深入地进行。通过科技创新,麝香保心丸的临床价值和科学价值大幅提升。2017年,该药产量达30亿粒,销售额为19亿元,产业规模在全国中药微粒丸制剂中排名第一。“如果没有市科委当年的牵线和支持,上海的这张中药名片绝不会这么闪亮。”詹常森感慨地说。
走通长三角多元转化路
在与企业合作中,科研人员如何实现成果应用价值的最大化?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马紫峰牵头完成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制造及其应用过程关键技术”项目,在长达15年的产学研合作中,合作企业少说也有四五家,而且遍及苏浙沪,可谓长三角“兄弟”一起走。
以往最常见的合作模式,是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有了专利技术后,与某企业达成转让协议,由企业实施转化。这种方式往往是“一槌子买卖”,之后的路也未必能走通。另一种合作模式,是企业给予科研人员横向课题经费支持,双方共同走下去。这种中长期协作关系更具有持续性,但也只是“一对一”关系。
一个科研团队的成果多为小系统工程,各个子系统最适宜的转化路径并不一致,所以单靠一家合作伙伴、“一条路走到底”很多时候不是最佳方案。马紫峰团队研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则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实现了跨区域多元转化。
自2004年以来,马紫峰团队在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联合比亚迪、中聚电池、江苏乐能、中兴派能等企业,一起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工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电池最基础的材料层面,他们携磷酸铁锂合成新方法,与浙江横店东磁合作,开发出磷酸铁锂正极材料。2006年,横店东磁与交大团队在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资助下,建成了300吨/年全流程合成的磷酸铁锂中试线,并与上海德朗能电池公司合作开发出电动车用的磷酸铁锂电池。2010年,交大团队又与比亚迪合作,在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下,使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领域从新能源汽车向智能电网储能系统拓展。
马紫峰等人还在校企合作基础上,以创业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上海交大将他们发明的磷酸铁锂合成新技术专利整体转让,组建了中聚电池研究院,将专利许可给多家企业实施,并发展出一批新的专利技术。
2014年,在江苏省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助下,江苏乐能建成25600吨/年的纳米磷酸铁锂生产线,产品应用于比亚迪、宁德时代等众多知名电池企业。作为项目首席专家,马紫峰被授予“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打破行政和行业界限,跨越两省一市,从方法、材料到商品、产业,这种多向度、多层次的转化之路为高校院所成果转化提供了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