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简述中国动力电池的“逆袭“”之路?

钜大LARGE  |  点击量:999次  |  2018年05月18日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动力电池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中汽中心不久前发布的2017年《动力电池蓝皮书》显示,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51.6万辆,销量为50.7万辆,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了30.5Gwh,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规模粗略估算已经接近5000亿元,到现在2017年第三季度已经过去,动力电池产业规模恐怕难以估计。

  而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更是提出了2020年动力电池总产能超过100Gwh的目标,预计未来五年动力电池仍能保持超过30%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无疑这是对动力电池抱有巨大信心的举措。

  可以说新能源时代已经到来,但是对于中国品牌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是否真的可以逆袭呢?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市场规模预测:

1.png

  国外电池野心勃勃鲸吞蚕食

  在环境污染持续加剧,绿色环保经济的理念成为主流的今天,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是国际的共识。而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必然是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谁也不愿放弃这份巨大的利益。

  日经中文网10月26日报道,松下将投资1000亿日元,在日本、中国、美国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同时增产。而据报道,今年4月松下在大连已兴建第一栋厂房,随后5月宣布在江苏兴建动力电池厂,此次又在中国大连新建第二栋厂房、将生产规模提高约1倍,布局之快令人咂舌。

  由于电池产能的不足,特斯拉Model3今年第三季度只交付了200多辆,远未达到此前预计的1500辆目标。

  松下作为特斯拉动力电池的独家供应商,此次扩张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特斯拉。更重要的是,中国有意放宽国外企业独资建厂的规定,特斯拉在华建厂的动作依旧捉摸不定。

  国外大型新能源企业凭借自身雄厚的技术实力,开始直接进行先进电池材料的研发和评测,以占据动力电池的技术高地,继续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引领行业发展,例如宝马、奔驰、大众和通用等国际车企巨头以及日韩电池巨头LG化学、三星SDI、松下等。

  三星SDI和LG化学的21700电池量产时间均定在了2021年。丰田目前也在开发新电池技术,其全固体电池号称充电量可达锂离子电池的两倍,且充饱电仅需数分钟,丰田计划在2022年新型电动车上采用。

  此外,在8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提出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对外开放范围,持续推进专用车和新能源汽车制造等领域对外开放。

  9月15日,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下半年还将在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无疑这对中国电池品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中国企业力争上游不落下风

  前几日,宁德时代发布招股说明书,此举在行业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公司拟公开发行A股不超过2.17亿股,拟募集资金131.2亿元,用于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和动力及储能电池研发项目。

  其中,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将建成24条生产线,共计年产能24GWh动力电池产品,而这也是为了应对市场对高容量、高倍率、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一致性电池的需求。

  不久前,国轩高科公布拟配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6亿元,用于公司新一代高比能动力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年产10,000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和5000吨硅基负极材料项目等。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积极扩大产能,在10月电池企业装机排名中,宁德时代、比亚迪、比克电池、沃特玛、国轩高科和浙江天能,仅6家企业就合计占到国内动力电池将近三分之二的市场,市场集中度不可谓不高。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已经开始逐步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电池企业品牌展开了面对面的竞争,中国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电池行业相比于国外起步很晚,但如今一步步的追了上来,走上逆袭之路!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