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一场新能源汽车的“混战”或在2019年上演

钜大LARGE  |  点击量:707次  |  2019年05月06日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

一边,中国汽车市场在2018年出现了首次下滑,结束了长达28年的产销双增长。几乎无人否认,车市拐点来临。另一边,结构性机会快速涌现,新能源汽车产销首破百万辆,为自主品牌提供了“弯道超车”的空间。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2018年,上市车企均重点发力新能源汽车,销量翻倍屡见不鲜——以上汽、比亚迪、北汽蓝谷为代表的第一梯队格局初显,而江淮、吉利、广汽等后来者追赶凶猛,叠加来势汹汹的跨国车企、造车新势力,一场新能源汽车的“混战”或在2019年上演。

第一梯队卡位

以比亚迪为例,凭借着在电池领域的多年积累,其很早便推出插电混动产品,在国内消费者中形成了“比亚迪-电动”这样的关联印象。当新能源汽车在2018年开始爆发时,比亚迪自然成为最先受益者。

2018年,共有3家上市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万辆,分别为比亚迪、北汽蓝谷和上汽集团,分别为24.78万辆、15.8万辆和14.2万辆。不难看出,上述三家上市车企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率先发力,其所在地也均是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更大的城市,即为深圳、北京和上海。

财务数据显示,比亚迪2018年新能源汽车收入约为524.2亿元,同比增长34.21%,占公司收入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0.31%;新能源汽车销量24.78万辆,同比增长超90%,占公司汽车总销量近一半。

作为A股首家纯电动车用车上市公司,北汽蓝谷也交出了上市后的首份答卷:2018年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15.8万辆,同比增长53.1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38亿元,同比增长43.02%。虽然北汽蓝谷暂居新能源汽车销量榜次席,但考虑到其产品全部为纯电动,15.8万辆的销量数据已是不低。

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布局同样抢眼。2018年,上汽集团销售新能源汽车14.2万辆,同比增长120%,连续第五年实现“翻番式”增长。其中,自主品牌荣威和名爵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9.7万辆,同比增长119%。

除了前三名,其他车企也在快速发力。长安汽车、江淮汽车、吉利汽车、江铃汽车、广汽集团、长城汽车分别在2018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8.7万辆、6.3万辆、5.4万辆、5万辆、2万辆和1.16万辆。

东方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从2017年至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格局变化来看,国内头部企业TOP5的销量占比由60%提升至62.95%,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从2018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十的车型来看,销售主力车型呈现三大特点:性价比高、高续航和高品质,这也是头部企业的拳头产品。

这种趋势还将延续。据券商预测,进入2019年,车企陆续推出续航超过500公里的车型。在A级车不断放量的同时,此前被视为不敢触及的B级、C级车型也将不断面世。

“混战”启幕

需求爆发并不意味着一马平川,随着补贴持续退坡,国际巨头、造车新势力跑步进场,2019年注定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一年,一场扩日持久的新能源汽车“混战”即将拉开帷幕。

上市车企在2018年年报中提及可能面对的风险时,也不约而同地认为,合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之间将存在激烈的竞争。

面对即将开启的白热化竞争,上市车企纷纷摩拳擦掌,连续发布新品的同时,大量新能源汽车产能也将在未来两年中陆续建成投产。

例如,比亚迪在2018年启动长沙生产基地的改扩工程,预计将在2019年试生产,2020年全面投产,规划年产能达80万辆。上汽集团旗下两家设计产能24万辆/年的新能源汽车工厂将陆续投产。其中,上汽大众MEB工厂将在2020年建成投产,将生产合资品牌的多款纯电动汽车;而上汽集团乘用车宁德基地将在2019年建成投产荣威品牌产品。值得一提的是,该工厂与宁德时代同位于福建宁德。

“追赶者”也在加码。广汽新能源智能生态工厂总规划产能40万辆/年,其中年产能20万辆的一期工程已于2018年底竣工,目前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吉利汽车在过去的四年中对新能源汽车投资近千亿元,铺垫产能超过100万辆,长安汽车的南京江宁新能源汽车项目预计在2020年6月正式投产,年设计产能为24万辆。江铃汽车的富山新能源汽车基一期也将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投产,规划产能为15万辆/年,后续将分期实现30万辆的整车产能。

从另一角度来看,随着新能源车型大规模量产,上市车企面对的挑战,将从研发、推出新能源车型,即“造得出”,变为向消费者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即“卖得掉”。

中汽协预测,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160万辆,同比增长30%;甚至有机构给出乐观估计,认为会提前一年实现200万辆的规划目标。

如何抢夺这快速增长的“蛋糕”,无疑是车企们最关注的事情。可伴随着补贴退坡、跨国车企进场,最终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对于自主品牌而言越来越难。光大证券认为,随着行业加速出清洗牌,仅有少数头部企业通过对技术与成本的提前布局可以抢得先机。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