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917次 | 2019年11月25日
中国电芯企业的国际化供应
【文/汽车电子技术朱玉龙】最近在电池供应方面出现了很多的信息,由于外资车企的电池供应筛选和考核周期很长,表明在未来一个阶段或将发生重大的变化。这些和上市公司有关系,所以我尽量把报道源给罗列在这里,然后我们一起看看格局的变化。
彭博社:
PorscheIsinTalkstoBuyElectric-CarBatteriesFromChina
Buffett-BackedBYDClosetoBatterySupplyDealWithAudi
目前中日韩三国的电池供应的情况是,中国主机厂的电池采购是绑着推广目录,短期内自主、合资车企都需要仔细考虑将来的电池供应商选择。而在海外特别是欧洲车企,已经认识到韩国企业供应占比过大的局面,所以希望引入中国电池供应商。美国和日本的车企,则考虑从中国的供应链角度出发,也是兼顾整个盘面。
而在中国的本土电池供应方面,则不可能想象所有的本土车企和合资车企,从现在开始持续很多年一直依赖一家或者两家电池供应商,所有也分成了几种模式:
合资保供应:这是大的电池企业愿意供应的基础,这个大家都很清楚。
采购合同牵引电池企业扩大投资和提高产能:这种主要是未来订单上量之前的潜在模式,车企通过订单来背书,以增加投资方的信心。主要的逻辑,也是鸡蛋不可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总是要有部分电池企业和车企合作更紧密。
我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在于,到底这些传统车企如何能实现转型和上量,如何从现在的几万辆销量的EV关口,慢慢爬升到10万、20万甚至是50万辆并顺利交付到C端。这些传统车企允诺和预见的动力总成在2025年的转变,如何实现?
从车企角度来看,在实现这些目标之前,就是要有牢固和可靠的供应链基础,这个供应基础就是不断有好的电芯供应,不断降本。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车企本身投入电芯生产最多的是以合资的形式投入,要符合这些需求,这些产能的钱谁来出?
这个是我们没办法预见的,所以现在在电池供应端,就变成了你信不信在中国发生的这个故事,相不相信未来就是总的市场需求按照200=>700GWh这样的天量数据。
小结: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欧洲要投入巨量的资金在锂电里面,就要做好从中国引进设备、人才并做好长期发展的准备。从实际的状态考虑,我们国内的电动汽车需求有着很多的透支成分,发展根基还不太稳,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