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984次 | 2020年03月07日
车企路线之惑:纯电混动尚未分出结果 氢燃料又来了
当前,中、美、欧车企主攻电动汽车,而日韩车企角逐氢燃料车,路线存在分歧。虽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在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但问题是电动化多路径,是油电混合、纯电动、氢燃料还是其他,这考验着车企的判断力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
先人一步,或将引领时代,或变成“先烈”,处于汽车工业百年一遇变革期,探路者风险无限。路径多了,该如何走?
近日,当我国汽车公司创新“安亭指数”专家团走进广汽新能源时,广汽新能源总经理古惠南谈及自己的困惑:“路线太多,成本是个问题。”
当前,中、美、欧车企主攻电动汽车,而日韩车企角逐氢燃料车,路线存在分歧。虽然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以及共享化的“新四化”趋势在业内基本达成共识,但问题是电动化多路径,是油电混合、纯电动、氢燃料还是其他,这考验着车企的判断力以及人力、物力和财力。
面对未来诸多可能,无论是跨国巨头、自主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皆在审时度势地调整步伐。一边面对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的变化,另一边经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变革,市场震荡和技术革新等多重压力叠加,让每一家车企都难以轻松。
大鳄真正行动
在全球汽车盟主宝座上轮流坐庄的大众与丰田正谋变,尤其在我国动作频频。
近日,大众汽车品牌全新品牌标识和品牌设计迎来我国首发。此外,大众汽车还公布了面向我国市场的首款纯电动ID。车型,同时公布全新新能源战略“goTOzero”(走向零排放)。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我国CEO冯思翰称:“我们为大众汽车品牌带来了新面貌、新性格、新目标,以及新的车型。大众汽车将持续研发高能效内燃机车型,而ID。初见和ID.3也表明,电动汽车将成为我们完全实现碳中和出行的必然之选。”
大众换标,被视为大众在我国战略的转变,向新能源车市发出“战书”。在第二届进博会上,大众展出的6款车均为新能源汽车。“我们在我国的电动化攻势正在全面提速,到今年年底,我们的14种新能源车型将全部面市。到2025年,我们计划推出约30款国产新能源汽车。”冯思翰如是说。
大众计划在2023年向电动汽车制造领域投资超过300亿欧元,其中在我国的投资就达到150亿欧元。十一月八日,大众汽车在上海安亭新建的上汽大众MEB厂落成,这是大众汽车集团在全球新建的首个纯MEB厂,将生产奥迪、大众和斯柯达等多款电动汽车型,在佛山基于二期工程改建的MEB厂也在推进中。按照规划,大众汽车这两家明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的我国MEB厂,产量为60万辆。大众希望在2022年底之前将电动汽车的产量提高到100万辆左右,我国将成为其在全球电动汽车竞赛中的关键战场。至2025年,大众在华销售的车型将有25%至35%的车型为纯电动汽车。
与大众一样,丰田今年也发起猛攻,但路线相对复杂些。
随着我国氢燃料市场升温,丰田今年在华格外踊跃,与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并开始向我国的商用车厂商供应氢燃料锂电池(FC)组件,先后与北汽福田、一汽股份以及苏州金龙等在FC商用车领域合作,紧接着又与一汽、广汽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未来推出氢燃料锂电池车等。
丰田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发混合动力(HEV)和氢燃料技术,一度关于纯电动无暇顾及,其原先路线计划从混合动力直接跨到氢燃料。不过,直到2016年,丰田开始调整,将纯电动列入主力军之列。对此,丰田我国高层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解释道,基于电池成本下降以及为了适应我国等市场的环保政策需求。
三年来,为补上纯电动的短板,丰田除了与马自达、铃木以及松下等日企合作之外,今年在我国还首次牵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大动力锂电池供应商,继七月与比亚迪签订合约共同开发轿车和低底盘SUV的纯电动汽车型以及上述产品等所需的动力锂电池之后,近日又与比亚迪就成立纯电动汽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双方各出资50%的新公司将于2020年在我国成立,开展纯电动汽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就在今年,丰田宣布将其全球电动化目标提前5年,将于2025年在全球销售550万辆电动汽车,其中包括100万辆氢燃料车和纯电动汽车。丰田社长丰田章男指出,电动汽车的主场就在我国,以我国市场为首,2025年引进10款以上电动汽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称,今年以来,跨国车企巨头在新能源车上真正发力了,在插电混动上有望赶超自主,但在纯电动汽车上暂时难以做到,不仅是自主在纯电动技术上领先,更重要的是产品多元化。
投入高风险
大众、丰田、通用、福特等传统车企巨头,纷纷削减多项开支,腾挪出大量资金投入新四化革命。
大众计划在电动汽车投入数百亿欧元,而丰田2019年以1.1万亿日元的研发预算在日企中排首位。目前,国内自主车企也在不断投入,广汽十余年(截至2019年六月)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技术创新方面累计研发投入267亿元,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将在新能源全产业链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造车新势力蔚来创始人李斌称已花掉220亿元,其中有100多亿元用于正向研发。然而,巨额的投入存在高风险,蔚来因未把握好节奏而正陷入资金紧张的困境中。
冲在电动汽车最前面的比亚迪和特斯拉,去年销量皆超过20万辆,但特斯拉去年依然亏掉9.7亿美元。比亚迪虽然目前整体盈利,但一直没有单独披露新能源车的盈亏情况,补贴“断奶”后能否真正适应市场竞争,这令人担忧。面对今年补贴大幅退坡,比亚迪自七月起持续四个月下降,十月销量仅1.26万辆,同比下降超过50%。
乘联会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十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为6.57万辆,同比下降45%,其中纯电动汽车5.1万辆,同比下降46%,随着六月底补贴退坡带来的销售成本大幅上涨,自七月起持续四个月下降,1~十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为85万辆,增速放缓至17%。
汽车分析师孙木子分析称,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毋庸置疑,但过程坎坷,这几个月新能源市场持续下降,意味着用户需求还是比较弱,明年跨国车企将集中在电动汽车产品供给上发力,自主压力会增大。
电动汽车何时能实现盈利?这是众多车企亟待知道的答案。作为全球最赚钱的车企,丰田此前在纯电动汽车上按兵不动,与纠结电动汽车能否盈利有关。丰田董事会主席内山田竹志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电动汽车要的电池容量是混合动力汽车的五倍,相关成本的新增使盈利变得非常困难。他还谈到,假如电动汽车发展过快,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根本无法盈利。
然而,全球依然加快电动化的步伐,技术和市场明显提升,尤其是我国,去年新能源车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目前保有量超过300万辆。而丰田,虽然对燃油车进行改良的混动技术实践成功,累计在全球已卖出逾1400万辆HEV,但在氢燃料车商业化路上举步维艰,难度超出预期,首款氢燃料轿车MIRAI自2014年上市以来,至今累计销量仅1万辆。坚信氢能社会将会到来的同时,丰田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在聚焦混合动力的同时,持续开发多种燃料或能源汽车,包括燃料锂电池车、插电式混动车和纯电动汽车等。不过,氢电共存的多路径并进,即使关于丰田这样的巨头而言也并非易事。丰田我国原董事长小林一弘去年就谈到,我国车市正快速变化,不光是丰田,每一家公司都应该感觉压力颇大。
为减低风险和成本,丰田在电动化路上不断扩大朋友圈。而在电动化先行一步的自主车企,也纷纷与跨国车企结盟同行来防御风险。
摸爬滚打了16年的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净利润为1.43亿美元,随着其将在华国产,有望成为首家靠市场来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而丰田与比亚迪联手取长补短,也将推动纯电动汽车加速向前。此外,随着规模扩大和技术提升,动力锂电池由此前占整车成本的50%~60%,目前在一些车型上已缩减到30%左右。这些让车企看到纯电动市场的希望。然而,大多数自主新能源车企依然迷茫,我国的电动汽车市场重要依赖政策推进,而消费者和市场才是判断哪一类动力传动系统最适合他们的决定人,一旦补贴在2021年彻底退出,能否适应市场,这是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