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在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液界面层特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钜大LARGE  |  点击量:1147次  |  2020年03月23日  

锂离子电池早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样设计出更加安全、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在固液界面上会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称为固体―电解液界面(SEI,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层。研究人员发现SEI层决定了大多数电池的性能,但人们关于SEI层的结构和性质的了解还非常有限。


我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延颋、博士研究生苏茂与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朱梓华课题组合作,使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实验手段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SEI层的形成与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于Nature Nanotechnology 杂志。


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电时,在任何相界面化学发生之前,由于锂离子和电极表面势的用途,溶剂分子会在电极与电解液界面上迅速自组装形成电双层。这一电双层的结构决定了电池的相界面化学性质。特别地,当电极充上负电荷时,其表面的电双层结构会排空阴离子(如氟离子等),从而形成一层很薄的、稠密的、无机的SEI内层。这个稠密层的重要功能是传导锂离子而绝缘电子。SEI内层形成之后,会进一步形成富含有机分子、可以渗透到电解液当中的外层。研究发现SEI内层的重要成分为氧化锂,否定了相界面上含有氟化锂的传统观点。对某些种类的电池而言,由于氟离子在相界面上起着非常重要的用途,必须引入含氟的溶剂或者添加剂。


该项研究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的SEI层特性的问题。

原标题:理论物理所在锂离子电池固体-电解液界面层特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