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814次 | 2021年05月21日
科学家利用弱电解质键让锂金属电池在低温下更好地运行
为了探索更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许多研究团队已将目光放到了基于纯锂的金属阳极方法,而不是当前普遍采用的混合材料。同时为了攻克在低温下性能不佳的缺点,该领域的科学家们也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比如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SD)的研究团队,就依靠电解质中的弱键,释放了锂金属电池在寒冷条件下的空前性能。
锂离子和电解质分子之间结合的模拟结构(来自:UCSD)
锂金属电池之所以被寄予厚望,是因为与当前普通的石墨/铜混合材料相比,纯锂金属阳极具有出色的能量密度。
在巨大的差异面前,研究人员将之描述为一种“梦想材料”,并且期望成为未来打破能量密度瓶颈的一个关键。
作为在循环过程中于电池两极间来回携带锂离子的溶液,电解质在一块电池中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通常情况下,低温电池要额外的加热系统。不过加州大学圣迭戈(UCSD)研究团队正在开发的这种锂金属电池,却有望在极端低温下进行高效的充放电。
据悉,其目的是开发出一种不会冻结的电解液,并且能够在低温下保持锂离子在电极之间的流动性。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尝试两种类型的电解质,其中一种可与离子牢固结合、另一种则要弱得多,进而验证哪种情况更适用于低温工况。
结果发现,在-60℃(-76℉)环境下,采用牢固结合电解质的这组实验电池仅能坚持两个循环,而后就停止了工作。
作为比较,采用弱结合电解质方法的电池,可在经历50次充放电循环后,依然保持平稳的运行,且能够保留76%的原始容量。
假如将工作温度改成-40℃(-40℉),弱结合电解质方法的电池组更能保留初始容量的84%。
论文一作JohnHoloubek表示:“我们发现锂离子与电解质之间的结合、以及离子在电解质中所占据的结构,与它们在低温下的表现有极大的关联”。
针对此类概念验证电池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弱结合电解质能够让离子更均匀地沉积在电池阳极上,而强结合电解质则会导致块状和针状的沉积(枝晶)。
枝晶是改善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另一个重要公关方向,因其可能导致电池发生短路失效等严重故障。
研究合著者ZhengChen表示:“通过在原子层面了解锂离子和电解质的相互用途,不仅可以提升锂离子电池的低温表现,还有助于防止枝晶的形成”。
展望未来,这种类型的设备有望在外层空间和深海勘探等领域发挥重要的用途。有关这项研究的详情,已经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能源》(NatureEnergy)期刊上。
原标题为《TailoringelectrolytesolvationforLimetalbatteriescycledatultra-lowtemp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