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938次 | 2018年07月12日
不能等4年特斯拉:加利福尼亚的温室太暖了,还是中国的竞争太激烈了?
7月10日,特斯拉为上海市政府带来了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整个汽车圈因此陷入了一种“群情激昂”的氛围中。但始终没有人提到,他们到底能为特斯拉狂欢多久?
从网络报道的图片来看,公司CEO马斯克这趟访华主要是为了签合同:宣布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地区独资建造其全球第二家汽车装配厂(Gigafactory3),其将同时负责研发、制造、销售等工作。
更重要的是,这位刚从泰国救人回来的CEO又“习惯性”地立了一个flag:如果明年年初能顺利开工,中国“无畏”工厂将在2020年前投产并交付首批产品,2022年左右产能将达到50万辆。
“2020”和“2022”,两个相当尴尬的数字。所有新能源车企,包括中华大地上现有的合资及外资品牌,均将各自销量及市场占有率规划目标定在以上两个时间节点。换句话说,无论从政策或是市场角度来看,我国电动汽车市场都将正式爆发,甚至趋于成熟。
而就特斯拉初步定下的生产目标来看,届时这家硅谷科技企业恐怕刚刚站上起跑线,却几乎已经失去了其从美国“进口”来的优势。讲道理,今天的电动汽车用户愿意为特斯拉买单,主要是看中了产品所具备的:高性能、智能化、品牌溢价。
就拿同样具有科技背景的新造车势力来说,4年时间也足够这些中国本土车企做到“准特斯拉”水平。先说产品性能方面,一般消费者最关心的恐怕还是车辆续驶里程问题。不谈尚未亮相的ModelY,目前使用大号蓄电池的Model3续驶里程约为500公里。这一数字与蔚来、威马及游侠等公布的最大续驶里程相比差距并不算大。
纵使市面上多数电动汽车仍在300km左右的综合工况下徘徊,特斯拉在与松下合资的动力电池厂上也确有成本优势。但自主品牌同样摸清了这条门路,选择自建电池厂或与动力电池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国产电池头部企业不停量产新型产品,无一不在提升电池密度,更别提诸如蔚来等企业已经提出了“换电”这种独特模式。车辆续驶里程将是最不成问题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是以Model3为例,该车型在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这三大体系中有直接合作关系的供应商共38家,其中的21家都是中国企业。说实话,他们并没有跟特斯拉签订什么“排他协议”,因此部分国产车型极有可能与Model3拥有相同的供应商。
单从近几年不断传出的融资消息来看,理论上国内造车企业要比特斯拉的兜里现金多。在硬件方面,他们没道理不选择优秀企业进行合作,其中也包括自动驾驶相关的芯片及摄像头等等。
自动驾驶向来被视作车辆智能化的标志,不谈业界对于特斯拉宣称的“自研芯片”抱持何种态度,马斯克此前说要在2019年底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的承诺,现在看多半也是要凉了。相比特斯拉用户对于Autopilot2.0升级速度的失望,国内车企普遍从L2.5级别起步,这对当下勉强完成L2级别辅助驾驶的特斯拉而言,仍具备相当的竞争实力。
或者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也只是马斯克喊得比较响。而对于这家极少在中国市场营销方面进行投入的车企来说,其所有品牌宣传基本上全凭硅谷钢铁侠的一张嘴,以及来自“有钱人们”口口相传的产品体验。
反观国内,布局体验中心看起来已经成了新老车企们的规定动作。蔚来、奇点、广汽新能源……均在不遗余力地加强用户体验层面的投入力度。除了少部分特斯拉死忠之外,消费者通常还是更乐意在商家那儿当一回“上帝”,舒舒服服把车开回家。
毕竟特斯拉在华建厂省下来的那十几万元产品售价,才刚刚让这个硅谷来的“洋玩意”挤进其同价位的本土市场。更何况,在中国不断出台新能源扶持政策的当下,特斯拉在华销量根本挡不住下滑趋势,4年后还能有多少用户为“情怀”付费?保不齐这也是马斯克一个“洗粉”的好方法。
就算这家独角兽真能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推出一款碾压式的产品,但马斯克是不是能够改掉“不断跳票”的坏习惯,工厂里又还剩下多少员工任劳任怨?谁都不敢打保票。
可能也正因如此,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黄瓯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味强调,政府层面将全力支持特斯拉项目,却始终拒绝评论马斯克对于工厂规模及生产细节的承诺。说简单点,上海政府只传达了一个意思:你自由生长吧,我已经尽力了。
当然,政府从来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亿欧汽车认为对于特斯拉在华建厂的资金投入问题,业界反倒不必太过担心。按新造车企业建厂的套路来看,在研发及人员等投入之外,国家很可能会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对其进行扶持,毕竟工厂设备及厂房等基础设施的所有权还是握在政府手里。
可以说,马斯克就算来到上海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在这位CEO接下来两天的京城之行中,他估计还得和中国政府商讨减免税务或者新能源生产资质等一系列可能性。我们不否认特斯拉开启全球市场的重要意义,但与大众期待的“国产化”相比,其所要承受的磨练可能更加具有使命感。
在特斯拉Model3第5000辆车驶下生产线时,马斯克相当励志地说道:“特斯拉终于成了一家真正的汽车公司。”显然,作为一家汽车公司,如今的特斯拉远不够成熟,更不用说智能电动汽车本身就更加依赖本地数据及基础设施等场景。
正如李斌近日在某采访中所言:“欢迎加州温室的花朵来中国切磋,最终的胜利一定是我们的。”
下一篇:特斯拉敌不过中国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