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214次 | 2018年07月16日
电池原材料稀缺成定局 电池回收或将逆转局面
德国工业联合会原材料安全部门负责人马蒂亚斯·瓦赫特(MatthiasWachter)表示:“电池原材料供应遭遇瓶颈的风险正在快速增加,因为需求量增长速度已经远远高于原材料产能了。如果没有足够的原材料供应,比如钴、石墨、锂以及锰等,就不会有‘德国制造’的未来科技。”
不久前,为了加速向电动汽车领域发展,并努力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领导者,大众批准了一项340亿欧元的支出计划。
有记者报道,其中重要部分就是研究讨论钴供应协议。为此有传言称大众分别与嘉能可、华友钴业、商品贸易商优利时及美国自由港麦克莫兰铜金公司及欧亚资源集团有过谈判。
电池原材料稀缺价格居高不下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盛明介绍,动力电池需要的钴、镍、锂等原材料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中国80%的钴以及70%的锂、镍资源都依赖进口。
“中国钴资源比较贫乏,钴的生产量不到几千吨,但使用量却达到几万吨,所以基本依靠进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很快,钴一直供不应求。”徐盛明说。
事实上,各种电池原材料供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而价格也是稳步上升。据业内人士透露,钴金属的价格达到了惊人的30美元/磅左右,而2015年价格仅10美元/磅。
目前三元锂电池需求日益增加,因为高镍材料有助于增强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令镍矿也出现了轻微的供应不足,其报价已突破每吨12,000美元再度挑战新高。
据调查,明年的镍需求量将达到近226万吨,而目前产量仅220万吨左右,将出现约6万吨的供应缺口。
据调查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锂资源储量约为570万吨,位居全球第二,然而85%是盐湖资源,主要集中于青海和西藏。
尽管储量充沛,但质量不高,难以用来生产电池级的正极材料,因而大部分依赖进口,据计算,今年以来,锂价格已经上涨40%。专家称“这是从未出现过的不可思议的牛市”。
电池回收市场广阔或成电池原材料供应救星
一方面是因为产能扩张而出现的原材料稀缺,另一方面大规模的电池报废潮即将来临,若能妥善做好电池回收利用,或许能缓解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问题。
12月1日起,《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将正式实施,这是由工信部提出的中国首个关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国家标准,明确指出回收拆解企业应具有相关资质。动力电池回收政策扶持力度有望加大,也给了市场更大的信心。
据预测,中国动力电池将迎来“报废潮”,到2020年报废量将超过24.8万吨,大约是2016年报废量的20倍,这既是困难,也是机遇。
再生资源估计,到2018年,从废旧动力锂电池中回收钴、镍、锰、锂、铁和铝等金属预计可创造53亿元的回收市场规模。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绵平表示:“相对原材料的矿山生产,金属回收利用要好得多,在节能减排上也有很大的优势,所以动力电池的回收关系到构建低碳经济和环境友好的问题,国家大力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势在必行。”
北汽新能源已经在河北投建了电池梯级利用和电池无害化处理、稀有贵金属提炼工厂,方便将报废锂电池通过物理、化学方式重新提纯再利用。
宁德时代正在探索完整的锂电池绿色产业链:动力电池从汽车上退役后,当电池容量还剩70%至80%时,放在其电池储能系统中进行梯次利用,梯次利用后会将电池进行拆解和电池材料回收。
近日,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锂电回收及新材料业务,打通锂电产业链。
计划投资10亿元建设废旧锂离子电池综合回收利用及三元前躯体和正极材料制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废旧锂离子电池及废料1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1万吨,镍钴锰氢氧化物三元前躯体6万吨,正极材料3万吨,以及铜、铝、石墨粉等综合回收。
此外,专业回收动力电池的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与比亚迪、东风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展开合作求解动力电池回收。通过采解废弃动力电池,格林美已经做到每年回收钴金属5000吨,超过了中国钴开采量。
随着未来动力电池的扩产,回收领域将成为电池金属原材料的重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