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650次 | 2022年01月25日
鹏辉能源进军共享出行领域 电池公司反向布局产业链又出新招
十二月二十六日,广州鹏辉能源通告称,拟斥资8300万元,获得三家新能源出行、租赁以及综合服务公司股权或控股权。十二月二十七日,鹏辉能源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收购因看好布局全产业链的前景。接受采访的专家认为,此举反映出动力锂电池行业竞争的加剧,未来行业中除CATL等巨头外的厂商需重视差异化优势。
斥资8300万拿下三家公司股权
此次鹏辉能源一口气拿下三家产业链公司,以0元受让广州绿圆鑫能汽车租赁有限公司(鑫能汽车)100%股权,以2000万元认购广东幸福叮咚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叮咚出行)10%的股权,以6300万元认购骥鑫汽车51.22%股权。合计投入达到8300万元。
通告显示,鑫能汽车重要从事新能源物流车租赁,拥有382辆新能源物流车,资产总额2489.71万元;叮咚出行主营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运营,目前拥有626个站点,投放了1877辆新能源汽车。
根据鹏辉能源在通告中的表述,收购鑫能汽车及叮咚出行,将协助公司延伸产业链,增强品牌张力,和公司动力锂电池业务出现协同效应,"同时也可贴近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和用户,分析技术数据和用户使用习惯,指导公司后续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骥鑫汽车则主营新能源汽车销售、租赁、运营、售后服务等综合业务,拥有1030辆租赁及分时租赁业务车型,以及滴滴公司授予的车管资质,近两百辆车有网约车运营牌照。鹏辉能源表示,公司投资骥鑫汽车后,将立足新能源电池业务,并直接打通新能源产业链,依托多样的终端消费场景获取充足的数据,以最终提升本公司新能源电池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上市公司的控股,也给骥鑫汽车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的稳定性及市场认可度供应保障。
记者注意到,三家公司目前均未实现盈利。其中,鑫能汽车资产总额2489.71万元,今年净利润-476.87万元,重要为382台车的购车款(含地补);叮咚出行2017、2018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196和-1114万元;骥鑫汽车去年净利润亏损887.10万元,今年前9个月亏损553.89万元。
叮咚出行承诺,2019年车辆数达到6000辆,净利润为-500万元,2020年车辆数达到11000辆,净利润1018万元。
"重要还是因为看好全产业链的发展,"十二月二十七日,一位不具名的鹏辉能源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针对三家公司的经营前景,这位人士表示以通告为准。
或折射动力锂电池行业竞争加剧
当前,打通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已经成为电池公司的普遍选择。今年七月,比亚迪和长安汽车达成合作,在重庆两江新区成立电池合资公司,从事动力锂电池生产、销售等业务,规划产量10GWh;十二月二十日,CATL通告称,将和吉利汽车旗下的浙江吉润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燃料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及电池包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业务,CATL占股51%。
在专家看来,动力锂电池公司和行业上下游加码合作,折射出行业竞争加剧。"这是在抱团取暖。随着国外电池的进入,高端电池进入战国时代,新能源汽车的产量不足以消化电池公司的电池。"我国汽车工业委员会、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技术委员会专家缪文泉对记者表示。
2018年十月,行业研究机构"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一份研报中称,按照我国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销200万辆的发展规划,2020年市场对动力锂电池的需求量约为100GWh,但截至2017年,动力锂电池的规划产量已达到228GWh。
国外动力锂电池厂商也在觊觎我国市场。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七月,LG化学在滨江开发区投资20亿美元建设动力锂电池项目,计划2019年十月量产;十一月,三星环新动力锂电池二期厂在西安正式开工,建成后将形成5条60Ah锂离子动力锂电池生产线。"当前动力锂电池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来自于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压力共存。"我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研报中指出。
记者注意到,2018年前三季度,鹏辉能源营收8.08亿元,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去年分别上升了29.43%和17.07%,但出货量距CATL、比亚迪等巨头仍有距离。
一份研报中,平安证券援引行业研究机构真锂研究院统计数据指出,鹏辉能源前三季度累计装机量达到352.1MWh(0.352GWh),跻身行业前十名。但真锂研究院数据同时指出,同期CATL装机量达到114.GWh,比亚迪则达到6.8GWh,两家市场份额超过60%。
"关于行业中排名5-10名的公司,要和现有的合作对象加强合作,做好拳头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和使用中的衰退管理,通过服务,强化粘性",缪文泉表示。此外车企还应当积极拓展新领域,例如"低速车、自行车或其他动力用途"。
"关于行业中第二梯队厂商来说,把握技术趋势,同时在几个板块中选择自己合理的发展方向。目前来看,专用车对成本低的电池需求较大,而乘用车对高端电池需求旺盛,公司应选择合理线路和生存方式。"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