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32次 | 2018年08月11日
提高电池密度十分重要
据了解,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可能将被收购。过去的两年时间中,特斯拉成为美国电动车市场的新星。不过,在2013年10月份至11月份的短短1个多月时间内,特斯拉旗下主力车型ModelS三次因遭遇意外事故而起火,引发了业界对于其电动车电池安全性的质疑。
而国内,北京市新能源车摇号遇冷的消息,也再度让业界看到市场终端消费者的担忧——价格居高难下,安全性令人担忧。而问题的关键点,也再度指向新能源车的电池顽疾——如何有效提升安全性和降低成本。
电池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的影响日益显现。安全性成为整车企业、电池供应商首要关注的问题。尽管目前不同品牌的车型产品,选用了包括18650钴酸锂电池、锰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在内的多种类型电池,但对于安全性的追求却是一致的。
和提高安全性同等重要的,是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从而减轻重量,降低成本。未来,AESC公司第三代电池已经明确能量密度必须达到每公斤180瓦时以上的要求,第四代电池每公斤能量密度必须在200瓦时以上,价格在2017年必须控制千瓦时价格在200美元以内。
事实上,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去年7月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15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时以下,循环使用寿命稳定达到2000次或10年以上;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比能量达到300瓦时/公斤以上,成本降至1.5元/瓦时以下。这其实和国际先进电池企业的目标非常一致,对于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的要求也相当之高。
目前我国动力电池生产企业超过100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总产能接近200亿瓦时。但是要看到,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热潮的兴起,使得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成为社会资本追逐的热点,而由于行业发展基础薄弱,人才资源有限,车用动力电池在性能成本等方面还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车用动力电池产业处于盲目扩展、无序发展状态。因此,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找准方向,针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攻坚,比如安全问题方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车用动力电池准入管理规范,引导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冷眼看去,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产业化前夜,一闪而过的流星不在少数,而真正照亮前程的,却是那些自始至终追随这个市场,耐得住寂寞和考验,专注做自己的“恒星”们。
上一篇:推进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发展
下一篇:丰田能拯救电动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