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397次 | 2022年09月06日
汽车电气化催生上游变革 锂电池产业链整合涌动
袁巍所言的锂离子电池产业的重大变革,首先是汽车电气化给锂离子电池厂商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与挑战。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供应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五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的消费终端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消耗锂离子电池的占比分别下降2%和4%,平板电脑消耗占比上升1%,电动汽车和储能分别上升4%和1%。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整个锂电产业垂直与横向整合近来也开始热潮涌动。中银国际相关分析师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离子电池正在从电子消费领域走进汽车工业体系,由于应用环境和工业体系标准的差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下,锂离子电池产业将加速发生变革,最先拥有汽车工业标准体系同时最先具备满足汽车使用要求产品生产量力的公司,将最先享受到产业变革带来的红利。
应用领域拓展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逻辑生变
记者从2014年第五届高工锂电产业高峰论坛上获悉,2014年前五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的消费终端已经发生显著变化,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消耗锂离子电池的占比出现下降,而平板电脑尤其是电动汽车市场的消耗则出现较大幅度提升。有业内人士惊叹:“这在前十年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结构性行情’。”
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分析指出,锂离子电池应用市场此消彼长的背后,实际上是相关产业链市场前景的变化。一方面,3C产品内生结构已经发生改变,平板电脑正在逐步取代笔记本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电动汽车上升速度远高于3C数码的速度,或将成为锂离子电池未来最重要的应用市场之一。“我个人判断,动力锂电池未来5年内将迎来繁荣期。”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但并非所有公司都看好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的短时间应用前景。主营汽车动力锂电池制造与销售的四川兴能公司总经理程杰用焦灼与梗阻来形容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去年以来,国务院、各地政府、工信部、国家电网公司分别颁布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颠覆性政策,但在轰轰烈烈的预期前面,我却没有感到纯电动汽车这个市场真正做起来。”
程杰对我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梗阻”因素还有很多,包括技术因素方面的安全和续航里程问题,政策因素方面的地方保护和充电电价问题,成本因素方面的电池成本和价格问题等。“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如同给婴儿吃的奶,早晚会取消,补贴撤出之后,这个孩子是否会真正长大呢?这是要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所有公司去思考的问题。”
“整体来看,动力汽车的需求预期已经起来,但是目前量不大,国内公司对动力锂电池均报有预期,认为未来新增需求重要来自于动力公司及可穿戴设备。”深圳市某新材料公司总经理介绍说,随着特斯拉近来一反常规的公开专利,电动汽车市场的大门已经被吹开得越来越大,下游广阔的市场正在倒逼锂离子电池行业向更加经济实用的角度演进。
“摩尔定律下的电子消费品行业与保守严谨的汽车工业的差异,使3C电池与汽车动力锂电池在产品更新周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形成显著性差异。锂离子电池这种应用领域的变化,带来了产业发展逻辑的变化。”中银国际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相关分析师表示,汽车动力锂电池产品并不会像电子消费品中的电池追求性能的快速变化,反而更加强调过程生产的一致性、可靠性。因此,生产公司出色的过程控制能力,将会是其在汽车动力锂电池市场中的关键竞争力。
与此伴随的是,随着锂离子电池性价比不断提升,加之各国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正快速上升的全球电动汽车产量也将拉动巨大的锂离子电池材料需求。在锂电产业高峰论坛上,有嘉宾指出,目前电池材料整体来看仍处于下降趋势,但部分新品种有望随着应用领域的拓宽而重生。以负极材料为例,有业内人士指出,3C产品中广泛使用的石墨负极在动力锂电池中依然保持成本和能量密度的优势,但是人造石墨由于在使用寿命、快速充放电方面不可替代的优势,将在汽车动力锂电池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
产业资本关注并购动作频出
中兴派能公司总经理袁巍对我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说,锂离子电池在汽车领域应用程度的深入,催生电池技术取得一系列改进。“最先问世的是铅酸电池,这种电池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汽车,但由于其个头庞大且极不环保,实现锂离子电池替换是必然趋势;接着出现了镍镉电池,这种可充电电池开启了便携式技术唱主角的新时代,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移动设备还有遥控汽车多采用这种电池;再后来出现了镍氢电池,电池容量或能量密度大概翻了一番;现在现代化的设备和电动汽车普遍使用锂离子电池。”
但相关专家表示,这并不意味着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锂电池最终目标的实现,实际上锂离子电池依然在迎接名字越来越复杂的电池技术。“比如锂镍锰钴氧电池,这种材料的特性很复杂,其他备受瞩目的几种电池还包括锂氧气电池和锂硫电池等。”
我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在锂离子电池作为汽车动力锂电池大踏步前进的同时,已经有不少产业资本开始对相关产业高度关注,其中部分龙头公司更是开始在并购方面动作频出,大有将整个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搅动成一潭“活水”的态势。
万向集团俨然成为极力拓展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产业的“开路先锋”。为解锂离子电池技术困局,去年万向集团花了2.56亿美元将美国电池厂商A123纳入旗下。日前,后者在大洋彼岸也有了新动作,从莱顿能源公司手中收购了20多项电池技术用于汽车锂离子电池生产。公开资料显示,此次交易包含20多项技术专利以及部分莱顿能源公司员工,这些员工将加入到A123位于马萨诸塞州的研究机构中。
业内人士介绍说,莱顿能源公司的不易燃电解液以及钛酸锂技术能够实现快速的充放电,这些技术可以被用于汽车电池中。万向集团本次收购与数年前宣布投资13.65亿元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实际上一脉相承。
上市公司方面同样出现大手笔动作。路翔股份推出的定增预案显示,公司拟现金1.69亿元购买东莞市德瑞精密设备有限公司65%股权,延伸公司锂产业链;同时,拟以14.63元每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3100万股,以募集配套资金。方法执行后,公司二股东融捷投资将成为控股股东,由此比亚迪创始人之一、副董事长吕向阳及妻子张长虹,将合计控制路翔股份24.66%股权,取代柯荣卿成为实际控制人。
此番易主,关于发力锂战略的路翔股份来说,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而吕向阳的入主,无非是看上了路翔股份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资源。有分析认为,重整后的路翔股份主业将变为锂离子电池的上游,而比亚迪目前则生产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等,因此这或许代表着吕向阳正在跳出比亚迪进行行业内资源整合。
多因素叠加新一轮整合热潮涌动
记者梳理近来上市公司定增与并购通告发现,锂离子电池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已经开始暗流涌动,且正在成为公司间并购的主流。
上游材料方面,雅化集团去年十二月底曾宣布将以自筹资金3亿元向国内最大的基础锂盐生产公司之一四川国理锂材料有限公司增资,认购其新增股本中的4166.67万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4年四月,天齐锂业也公布通告,拟以1.22亿美元现金方式收购银河锂业国际100%股权,借此扩张锂加工版图。
中游加工制造方面,2013年一月,万向集团宣布拟以2.5亿美元收购美国A123公司,作为公司电动汽车战略的重要一步;而2014年三月,日本电气公司NEC又动用1亿美元收购万向集团A123系统公司能源解决方法业务部。
下游方面的整合更是快速而高效。北汽从2013年九月开始,首先与韩国SK组建了合资电池公司,用于解决北汽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以及安全性能的问题;随后对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进行改组,单独成立由集团直接领导的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一月,北汽集团又与美国Atieva公司签署股份认购协议,北汽集团将认购Atieva公司全部股份的25.02%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而比亚迪也在今年六月和中科招商联合成立了15亿元的产业基金,为并购备足弹药。
生意社相关分析师对分析认为,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晰的产业链体系。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等材料厂商为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公司,为锂离子电芯厂商供应原材料。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游公司为锂离子电芯厂商、锂离子电池模组厂商,电芯厂商使用上游电芯材料厂商供应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锂离子电芯产品;模组厂商根据下游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使用要求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芯、不同的电源管理系统方法、不同的精密结构件、不同的制造工艺等进行锂离子电池模组的设计与生产。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下游应用包括传统数码领域、动力锂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
201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四大材料生产公司数量总共有336家,比2012年新增21家。2013年新增材料公司数量不如前几年,反映出锂电材料的投资上升趋缓,投资更多的流向中下游。与此同时,我国锂离子电池公司相对更为分散,2013年仅占全球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的29%,且前瞻性技术几乎空白,只能沦为加厂。
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电池上游材料和设备价格都出现快速下降的趋势。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向我国证券报记者供应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六月,我国锂电正极材料总产量为3.22万吨,同比上升29%;负极材料为2.23万吨,同比上升33%。但正负极材料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行,且下半年下降趋势依然。以隔膜为例,由于出口带动,隔膜产品生产量同比上升41%,但是价格下降幅度也成为所有材料中最大的品种,其中干法隔膜均价降至3.2元/平米,湿法隔膜下降5元/平米。
业内专家表示,一方面这有利于降低电池整体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也造成低端产品泛滥,阶段性产量过剩严重,行业竞争加剧。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罗焕塔分析指出,整体来看,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会和以前相同,但是未来行业新一轮整合会非常快速,无论是通过并购,还是选择关闭,在2014年必然要做出决定。“虽然锂离子电池产业仍然保持上升势头,但增速已经出现明显下降,并且力量过于分散,并没有形成有效竞争力。通过一系列的并购与整合,我国锂电产业和应用有望重新焕发生机。”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我国经济网。新华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供应稿件的纠错信息。
下一篇:TSLA超级电池厂细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