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171次 | 2018年12月11日
胜利精密H1隔膜业务营收1.8亿元
掐完架,上半年业绩也尘埃落定了。
8月18日,胜利精密(002426)发布2017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1—6月,企业方实现营收73.86亿元,同比增长2.3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22亿元,同比下滑21.79%。
其中,锂电池隔膜业务营收1.81亿元,同比增长55.49%,但与此同时,其隔膜业务营业成本同比上升115.65%,毛利率为32.53%,同比下滑18.82%。隔膜业务盈利能力低于预期。
胜利精密在锂电产业爆发元年积极导入了锂电隔膜领域。
2015年9月,胜利精密以6.12亿元收购苏州捷力51%股权,正式进军新能源锂电池产业领域。苏州捷力原控股股东香港龙睿有限公司承诺苏州捷力2016年—2018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为1.3亿元、1.69亿元和2.2亿元,否则现金补偿。
当时,苏州捷力的锂电池隔膜产品已稳定供货ATL、比亚迪、珠海光宇、韩国LG等企业。
2015年底,胜利精密向苏州捷力增资5204.08万元,以支持后者兴建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研发和生产基地,提升产能。
2016年2月,胜利精密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苏州捷力旗下全资子公司合肥捷世新材料有限公司,拟9.3亿元向JEPWLCO.,LTD购进10条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线及部分关键设备,设备产品分别来自日本和韩国。
该项目建设期3年,2016年开始建设并安装调试,预计2017年锂电湿法隔膜产量不低于3000万平方米,2019年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将形成10条锂电湿法隔膜生产线,预计锂电湿法隔膜年产量达3亿平方米。
2016年3月,胜利精密在互动平台透露,苏州捷力当年度将在苏州新增4条湿法产线,预计分别于6月、9月各投产2条,新增年产能可达1.5亿平方米。
至此,规划产线全部达成后,胜利精密将拥有20条锂电池湿法隔膜生产线,有望成为国内产销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品质最优的湿法锂电池隔膜龙头企业。
2016年10月,胜利精密再次出资4.86亿元,收购控股子公司苏州捷力33.77%股权,收购完成后,企业方累计持有苏州捷力84.77%股权。
胜利精密先后直接向苏州捷力投资逾11亿元,显示了进军锂电隔膜领域的决心,也彰显了对苏州捷力的钟爱。
但双方的蜜月期并没有维持多久。
不久前的2017年7月,双方拉开了令业界瞩目的“撕逼”大战。而战争的导火索正是苏州捷力未完成业绩对赌。资料显示,2016年苏州捷力实际净利润仅6000万元,不足当年度对赌协议约定金额的1/2。
随后有消息曝出,苏州捷力彭立群向苏州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欲解除胜利精密和苏州捷力于2016年10月24日签署的《股权转让协议》。
胜利精密随后也发出申请,希望苏州仲裁委员会驳回该项申请,要求彭立群所在苏州捷力继续按照协议履行义务,并请求裁决彭立群立即向胜利精密支付1.48亿元业绩承诺补偿金,支付逾期利息27.92万元(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1.3倍标准,暂计至申请日,应计至实际支付日)。
不久,苏州捷力对此强势回应,称解约有理可寻:一是胜利精密要求其撤掉总经理职务;二是胜利精密不配合签订《资管协议》,开立托管账户。
事件在7月22日正式划出句点。胜利精密发布公告称,经双方协商确定,彭立群确认并同意向胜利精密支付业绩承诺对应补偿金额1.48亿元。与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项下应付而暂未支付的两笔股权转让款2.5亿元和0.7亿元相互抵冲。其中,先抵冲以现金支付的股权转让款0.7亿元,再从2.5亿元中抵冲剩余的7814.2亿元。
同时,双方确认将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及相关附件,并就《股权转让协议》项下的争议要点原则上达成一致意见。
别人吵完架继续过日子去了,留下来的问题却值得人反思。
一是,这两年谈成的锂电收购交易大多基于锂电风口时期的业绩预测,如今风停了,浪起了,被收购公司业绩可持续性和成长性真如当年预期吗?
联想佛塑科技收购德朗能失败、奧特佳停止收购海四达,以及融捷锂业、苏州捷力、美拜电子3家锂电企业2016年业绩对赌失败的案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基于上市公司并购锂电企业的诸多不确定性,预计未来这种失败案例出现的可能性还将进一步增多。
二是,伴随锂电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优质标快速减少以及监管政策的趋严,锂电行业的“釜底之薪”已被抽出,一、二级市场的锂电投资风险显著增加。
有实力的锂电企业为实现扩大产能规模、缓解资金压力、提升企业实力等目的,或许更倾向于登录新三板或独立IPO等更为自主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上一篇:中材科技锂电隔膜占比仅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