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817次 | 2019年05月10日
电池安全已成“致命题”
2019年补贴大退坡已经成为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背景。于国家而言,减轻国家财政压力、实现扶优助强的目标的同时,同时可以与后期双积分政策做好衔接;而另一方面,汽车行业洗牌的形势面临一个“赛末点”。
谁也不能在浪潮之下无动于衷。新能源车企开始自我操刀,对形式、跟风主义进行更为彻底的革新。比如NEDC续航和等速续航被推上普及层面。解决痛点的关键问题是续航里程。
当大家齐头看向续航的美丽新世界时,一场特斯拉的自燃起火事件,又揭开了新能源车在品质和安全性上的讨论。
特斯拉静置自燃起火
4月21日晚,上海徐汇区裕德路泰德花苑小区地下车库内,一辆特斯拉突然自燃起火。并波及同一车库的一辆奥迪和一辆雷克萨斯。
充电温度:0~45℃
-放电温度:-40~+55℃
-40℃最大放电倍率:1C
-40℃ 0.5放电容量保持率≥70%
据媒体报道,此次上海自燃特斯拉车主透露,这辆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约在3年半前购买,型号为ModelSP85。“目前车辆还没过保修期,3年半共计行驶约6万公里。”
据报道,这辆车在起火前几小时才进行完超级充电,将续航里程提升至了350多公里。此次上海自燃特斯拉车主回忆,4月21晚7时40分左右,他将特斯拉车停在地下车库。半个小时之后,他先是闻到了一股焦味,出门查看时消防车已驶入小区,部分居民正在疏散,这个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的车出事了。
随后,他去物业处调阅地库的监控,才看到了事发时的那一幕。
而更让车主心有余悸的是,事发时间约为晚8时15分左右,车辆突发爆燃。而事发时间距离他停车入库的时间,不过半小时左右。“如果,我晚半小时停车,或者一直在车里,晚走半小时呢?我都不敢往下想……”车主说,为此,他昨晚一夜都没有合眼,心急如焚。
特斯拉官方回应:“在得知这起发生在上海的事故后,昨晚我们第一时间派出团队赶往现场。我们正在积极联络相关部门并配合核实情况。根据目前的信息显示,没有人员伤亡。”
这不是特斯拉第一次“走火”
“自燃”是新能源汽车安全最可怕的事情,特斯拉却屡见不鲜。
2019年3月26日,一辆特斯拉汽车在广州某小区地下停车场发生自燃事故,事故发生后停车场消防喷淋设施自行启动,随后火灾被扑灭。不过,特斯拉汽车和其旁边停放的3台汽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
同样,2018年1月,重庆某小区负二楼车库,一辆特斯拉ModelS在未充电、未被碰撞的情况下,发生自燃。
2014年,一辆TeslaModelS高速行驶中,与地面物体撞击,导致其电池包严重变形并发生热失控着火。新能源汽车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电池包有可能受到挤压严重变形,也有可能在无明显变形的情况下发生冲击过载,从而有一定的热失控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特斯拉ModelS、ModelX系列电动车自上市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行驶、碰撞和充电导致的燃烧、自燃等事故已发生约50宗。
特斯拉作为电动车的标杆品牌,自燃所烧掉的不仅仅是特斯拉的这张脸,而是人们对电动车使用安全的信赖。此次事件发生后,很多吃瓜群众直言打消了入手特斯拉的想法。特斯拉“作死”神操作,已经不是降价能解决问题的。
电池安全值得商榷
研究表明,在所有新能源汽车中,插电混动车型的自燃情况较少,纯电动汽车比重较高。其中,在“充电过程中”发生自燃的比例将近一半,其次是“行驶途中”,而“静置自燃”的占比最低。
无论是何种形式,这无疑表露出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
自燃的主要原因还是在电池身上,而不管是磷酸锂铁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它们都有一个不好惹的主儿——锂。锂是一种相当活性的金属,在自然环境中根本没有单质存在,正因为其强大的化学活性,在能量的贮存和传递方面有非常大的潜能。所以,采用锂元素作为电池的化学材料,会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更短,放电强度更大。
不过物极必反,用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便能解释锂到底有多躁动:把锂单质投入水里,会直接发生爆炸。
如此强大的化学活性,让锂电池就像绿巨人浩克一样不能轻易受到刺激,挤压、电流波动、温度过热等等,都会成为锂电池发生安全事故的诱因。所以,锂电池的安全性一直都是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这不仅仅是特斯拉一家电动车厂商的问题。
面对特斯拉的自燃,张抗抗认为,如果是静置自燃,在安全性4个层面中,就基本不用再考虑电池管理、功能安全这两个层面了。而应该聚焦以下3个问题:特斯拉电芯有没有问题?特斯拉电池成组设计与制造有没有问题?特斯拉电池的老化有效性有没有问题?
业内人士表示,为了防止空气进入电池内部,汽车电池制造商一般会用多层外壳或塑膜来封闭电池,使得锂不会与氧气接触。同时采取空气冷却或液体冷却的形式来控制电池工作时的温度。但如果防护层老化受损或者因碰撞事故遭到破坏,那么电池一样会故障乃至起火。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未来电动车所搭载的电池容量将继续增加,潜在风险更大,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已成为急需解决的严重问题。
上一篇: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还遥不可及?
下一篇:电动车电池贵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