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如何防止你的电动车自燃?现在电动车的电池安全吗?

钜大LARGE  |  点击量:1122次  |  2019年05月15日  

生活离不开锂电池,但锂电池也可能毁了你的生活。

一台电池容量3500mAh的手机或许只能炸伤你的手,但试想把7000多台手机装进一辆电动车里。

驾驶时还要面对频繁的震动颠簸和风霜雨雪,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下,怎样才能防止你的电动车像手机那样自杀式爆炸?

锂电池,准确的说是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放电时,锂会从负极脱嵌变为离子,并放出电子,接着锂离子将进入电解质,通过一层有微孔的隔膜再嵌入正极,而充电时则相反。

实际应用时,电池的正极、隔膜、负极往往紧贴在一起,隔膜只允许锂离子通过,避免了正负极直接接触。

然而当遇到高温、穿刺使隔膜熔化、破裂,就会直接连通正负极造成大面积短路,不断积累热量。

根据HosseinMaleki等人的实验,当电池达到167℃时,反应会突然加剧、电解液迅速分解燃烧,温度攀升,这被称为热失控。

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普遍是石墨,所以正极使用何种材料就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影响了热失控的程度。

在这五种正极材料中,钴酸锂虽然能量密度最高,但热失控也最迅猛;锰酸锂和磷酸铁锂虽然很安全,但能量密度实在太低。

在今天这两种主流的三元材料中,NCM镍钴锰酸锂相比NCA镍钴铝酸锂,发生热失控的阈值更高,且升温速率更缓和,相对也更安全。

当然,热失控会由多种意外情况引发。

比如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引起电池过充或过放,剧烈撞击导致电池模块变形,涉水行驶时积水倒灌引发短路等,所以汽车电池必须经过更严格复杂的安全测试。

根据2015年的这两项国家标准,单体蓄电池及蓄电池模块的安全测试共有10项,蓄电池包或系统则有16项。

其中,温度冲击和针刺这两项的通过难度最大。

温度冲击试验要把充满电的电池放入温度箱中,从25℃降到-40℃,接着升高至85℃,再恢复到25℃,循环5次,每次8小时。最终观察1小时后仍能正常工作才算通过。

通过这项测试的关键在于隔膜。

传统的隔膜材料通常是单一的PE聚乙烯或PP聚丙烯。

以PE为例,当电池内部温度达到125℃时,隔膜就会开始熔化,到130℃时,隔膜的微孔结构将熔化关闭,阻止锂离子通过进而阻断电流。但这时温度只要再升高一点,隔膜就会彻底破裂,引发热失控。

而更先进的隔膜会采用PP-PE-PP三层复合材料。PE的熔点比PP低,会先开始熔化、阻断电流,即便PE达到破裂温度,外层的PP依然能保持隔膜的完整性,继续阻断电流。

相比温度冲击,针刺试验要更暴力,用直径5~8mm,针尖圆锥角度45~60度的耐高温钢针以80mm/s的速度贯穿电池的几何中心并停留在电池中,观察1小时后没有起火爆炸才算通过。

由于针刺直接破坏了隔膜结构,造成短路,极容易引发电解质燃烧。

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中通常含有碳酸酯。

碳酸酯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氢气和氢自由基,氢自由基将和氧气反应生成羟自由基和氧自由基,而氧自由基又会和氢气反应产生更多的氢自由基,如此循环,不断燃烧。

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可以往电解质里添加磷酸酯类阻燃剂,磷酸酯受热时分解产生的磷自由基可以优先捕获氢自由基,抑制燃烧反应,从而阻燃。

针刺试验对电池的可靠性、稳定性要求极高,且在一些国家也并非强制法规,只有少数真正实力过硬的电池生产商才愿意坚持针刺试验。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