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大LARGE | 点击量:1046次 | 2019年07月08日
锂电池产业并购后遗症:现金紧张、政策生变 上市公司难承重压
8月7日晚,面对深交所“是否触及应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情形”的疑问,现金流紧张、业绩大幅亏损的猛狮科技(002684.SZ)选择了延期回复《关注函》。
这只是A股锂电资产并购潮下的一角。随着去杠杆背景下融资受限、新能源产业补贴退坡、动力电池降价、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徘徊等因素影响,泛滥的跨界并购后,不少锂电池企业已经不堪重负。
“电池制造承受了来自市场的压力,第一是上挤下压,上游核心材料在涨价,而下游整车厂商又不断打压价格;第二在结算上,由于国家补贴结算不及时,导致现在新能源车企在对动力电池结算时,存在很长的账期。”8月7日,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电池网创始人于清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高速扩张暴露风险
Wind数据显示,锂电池板块的100家上市公司中,有42家企业2017年经营现金流为负值。其中,坚瑞沃能(300116.SZ)、猛狮科技因现金流紧张,公司甚至无法日常经营。
以消防器材起家的坚瑞沃能(原名“坚瑞消防”)和原主营铅蓄电池的猛狮科技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二者皆在主业持续低迷之下,一前一后迈入了锂电池行业,随后因为宏观环境、行业政策变动以及前期的激进扩张,现金流断裂,无法正常经营。
2015年猛狮科技在新增了锂电池业务之后,马不停蹄地投资设立上海松岳电源、参股中兴派能,在一系列兼并重组和对外投资之后,猛狮科技2016年净利润大增3276.11%。同年,坚瑞消防宣布收购沃特玛,其后更名为坚瑞沃能,一跃成为全国第三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装机量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
但随后,二者都选择了“激进”的扩张之路,猛狮科技通过外延式并购,对外投资壮大规模,坚瑞沃能则选择了新增生产线扩大产能。
2015年至2017年,猛狮科技用在增资并购上的资金分别达到1.83亿、18.89亿和20.49亿元,三年累计增资、并购、新设子公司超过60家。截至目前,公司控股参股的海内外企业80余家,业务范围涵盖高端锂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等清洁能源的生产、储存和应用的三大环节。
坚瑞沃能从上市后就不断增设生产线,2017年底时,公司在全国11个省市进行产能布局,设立了11个电池生产基地,而每个项目投资额均超过20亿元。截至2017年末,公司整体债务254.34亿元,财务费用高达5.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10.22%。
然而随着融资渠道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重大变化,2017年,猛狮科技和坚瑞沃能同时发生业绩变脸,同时还出现了应收账款占比过高,现金流为负、公司债务在短期内大额攀升等。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猛狮科技和坚瑞沃能净利润分别亏损1.34亿元和36.67亿元,同比下降242.74%和965.92%;公司应收账款分别为33.25亿元和84.3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5.15%和87.35%;经营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3.50亿元和-20.09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升至74.82%和86.13%。
2018年上半年,猛狮科技预亏2.7亿元至2.94亿元,坚瑞沃能上半年预亏15.43-15.48亿元。对于亏损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提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突变、现金流紧张影响正常经营”等因素。“主要是受到新能源补贴资金的延迟发放,或者部分认为本来可以拿到补贴的企业最后因为各种原因拿不到补贴了,导致行业现金流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到上游电池和材料企业的回款和现金流。”8月7日,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总监吴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公开资料显示,由于债务纠纷,猛狮科技及子公司截至8月2日已经有29个银行账户被冻结,冻结资金高达4.34亿元;坚瑞沃能截至8月6日被冻结银行账户83个,冻结资金和资产合计超3.82亿元。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今年融资压力较往年有一定程度地增加。”8月7日,浙商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首席分析师郑丹丹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业绩不及预期
对于坚瑞沃能和猛狮科技来说,现金流无疑是“压垮”公司经营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变局之下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仅从业绩上看,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从2015年至今跨界锂电池的上市公司中,部分企业的业绩明显下滑,业绩不达标现象屡有发生。
如2016年斥资47.5亿收购普莱德的东方精工(002611.SZ),彼时普莱德原股东承诺普莱德2016-2019年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5亿元、3.25亿元、4.23亿元和5亿元。2016年普莱德超预期完成承诺,1-10月完成扣非净利润3.21亿,但2017年业绩却大反转,普莱德仅实现扣非净利润2.61亿元。
胜利精密(002426.SZ)自2015年收购的锂电池隔膜公司苏州捷力后也坎坷不断。2016年,苏州捷力第一年业绩承诺就未完成;2017年,苏州捷力仍未完成1.69亿元的业绩承诺,而且实际扣非净利润还是负数。
借壳东源电器的国轩高科(002074.SZ)曾被誉为动力锂电池第一股,刚上市也曾备受追捧但2017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下滑44.52%,且经营产生的现金流为负值。
花费巨资进入隔膜领域的双杰电气(300444.SZ)也颇为憋屈。2016年至今,双节电气多次增资天津东皋膜,合计出资金额超过3.45亿元。此前,天津东皋膜曾承诺2016年度、2017年度的预期净利润总计不低于人民币1.2亿元。
但实际天津东皋膜却连续两年亏损累计7159.82万元。2018年上半年,天津东皋膜业绩似乎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双节电气业绩主要靠原配电主业推动,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60%,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我们关注到不少上市公司都存在业绩下滑的情况,因为下游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没有真正发展起来。由于后面的市场端发展不好,导致前期的投资表面上看是产能过剩的,但实际上这个市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新旧动能转换。”于清教说道。
吴辉则认为,业绩下滑部分原因在于之前部分企业存在虚假业绩。
“之前部分企业业绩比较好,很多自己内部倒腾,尤其是商用车上。但现在资金流发生变化,很多企业‘玩不起’了,今年才真正反映了行业的实际情况。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具备竞争性,一直靠政府输血,尚未市场化发展,前期冲得越猛的企业,可能压力越大。”吴辉表示。
不过,郑丹丹也指出,部分上市公司在切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时,瞄准的是长期发展,尽管有些产业化项目并不能在短期内获得回报,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测试、磨合、经历产能爬坡,但是企业更看重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