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酸锂电池虽然有着诸多优势,但随着大规模的应用,其缺点也开始暴露出来:首先就是成本高,因为钴毕竟是一种价格昂贵的小金属;其次是抗过充和循环性能差;最后就是废弃污染严重。
在不进行均衡的条件下,电池组的容量衰减将远大于单体的容量衰减,郑岳久等提出用两维散点图解释电池组容量衰减的机理,指出电池组的容量衰减量为剩余充电电量最小单体的容量损失与单体间负极的活性锂离子损失差异之和。
锂电池系统庞大,需要电池管理系统的监督和优化,以维护其安全性、耐久性和动力性。上篇中提及的BMS功能需求包括电池电压测量、数据采样频率同步性。
正极: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中,市场规模大、产值高的是正极材料,因其性能决定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寿命、安全性、使用领域等,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其占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的40%左右,而市场上常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及三元材料(NCM、NCA)等。
“标准循环寿命测试时,循环次数达到500次时放电容量应不低于初始容量的90%。或者循环次数达到1000次时放电容量不应低于初始容量的80%”,若在标准循环范围内,容量出现急剧下滑现象均属于容量衰减失效。
最近电动车烧的有点猛,各个院士、专家、学者们也纷纷开始对安全性进行了专门的探讨,也得出了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和指导。本系列将从动力电池的设计、制造、测试等过程一一分析影响电池安全的各个因素,希望能起到抛转引玉的一个目的,毕竟,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本文将从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开始,对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进行一一的分析,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近日,当升科技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对外表示,公司2017年计划新增4000吨的高镍动力多元材料产能(NCM811/NCM622),并通过技改扩建使江苏当升动力材料总产能达到万吨,燕郊工厂保持6000吨产能。
近日,当升科技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对外表示,公司2017年计划新增4000吨的高镍动力多元材料产能(NCM811/NCM622),并通过技改扩建使江苏当升动力材料总产能达到万吨,燕郊工厂保持6000吨产能。
人们经常诟病LFP材料的一个最主要缺点就是批次稳定性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个人的观点是一致性不好是绝对的,产品的一致性好才是相对的。对于LFP生产的一致性问题,大多数人都是从生产环节来考虑的。比如技术有没有完全吃透,在小试到中试和中试到生产线建设过程缺乏系统工程设计以及生产技术成果的“源头”与生产商转化过程的衔接出现问题等。还有就是原材料状态控制和生产工艺设备状态控制问题等,这些都是影响LFP生产一致性的原因。
在国内众多资本布局三元锂电领域的背景下,在年报中悄然宣布停止与韩国GS集团合作,考验着处在抢占新能源汽车电池市场紧要关头的当升科技(300073,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