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钨业(600549)发布2017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显示,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4.77亿元,同比增加324.6%。
受补贴金额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挂钩影响,三元动力电池备受市场追捧,三元材料也随之出现产销两旺,大批三元正极材料企业呈现出营收净利双双倍增的发展态势,而当升科技(300073)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又逢一年春盎然,群莺婉转马蹄轻。平日里工作繁忙的工程师王先生,偶得闲暇,举家踏青出游。正当兴致勃勃之时,却遭遇突发状况,并且激励他开启了一场关于高性能蓄电池的探究之旅。
随着锂电池的商品化越来越广泛,锂电池的电池在正极材料表面的充放电过程是当电池放电时候,处于孔中的锂离子进入正极活性物质中,如果电流加大则极化增加,放电困难,这样电子间的导电性就较差,光靠活性物质本省的导电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保证电极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在极片制作时通常加入一定量的导电剂,在活性物质之间与集流体起到收集微电流的作用。
湖南鸿跃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增加到3,631.579万元,新增注册资本631.579万元由公司以总计4,000万元的投资价款认购,出资额超过所认购注册资本的部分3,368.421万元计入湖南鸿跃资本公积,公司在本次增资完成后持有湖南鸿跃17.3913%的股权。
1月18日,科恒股份(300340)发布2017年业绩预告称,预计2017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35-1.45亿元,同比增长301.95%-331.73%。
1月19日,杉杉股份(600884)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17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2亿元到6.2亿元,同比增长157.5%-187.79%。杉杉股份表示,业绩预增主要原因为:本期公司锂电池材料正极业务经营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以及出售所持宁波银行股票获得投资收益约4.66亿元(含税)。
镍钴锰三元材料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类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成本适中等重要优点,由于这类材料可以同时有效克服钴酸锂材料成本过高、锰酸锂材料稳定性不高、磷酸铁锂容量低等问题,在电池中已实现了成功的应用,并且应用规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近期,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制造商优美科在江门的正极材料项目动工,预计2019年上半年投产。该项目计划建成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生产基地。
1月10日,华友钴业(603799)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韩国株式会社POSCO(以下简称“POSCO”)合资设立浙江华友浦项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浦项华友新能源有限公司(暂定名)。两家合资公司主要从事锂电前驱体相关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哈尔滨博尔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博尔特能源”)以哈工大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课题组为依托,在2009年开始了对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材料进行了研发,研究的材料涉及镍钴锰三元材料(简写为NCM,下同)、尖晶石锰酸锂(LMO)、高压尖晶石镍锰酸锂(LNMO)材料。如今,已完成了镍钴锰三元的产业化试生产,项目材料改性的工作正在持续进行。
在政府要强制实行油耗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的大背景下,大量车企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车开发上市计划,并且要持续上量。为了满足这一系列的计划,在PHEV(含EREV)、EV这几个领域里面,汽车企业需要用不同的新能源车辆组合去合乎政策规范、顺应市场需求并迎合消费者,这就需要对车型的核心指标(续航里程、百公里加速和充电速度)进行一些动态的配置和管理,并能够应对未来可能的电池供应商的转换。
伴随新能源领域对动力锂电池需求的不断增加,在保证体量的基础上,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发展路线也趋于明朗:磷酸铁锂囿于理论能量密度,市场被限制在增速放缓的客车市场,充满潜力的乘用车市场,高镍三元材料有望成为未来正极材料的绝对主力。此种情况下,国内正极材料企业扩产、产线升级举动明显,为国内正极材料设备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猛狮科技12月29日晚间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福建猛狮与宜城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投资建设NCA三元前驱体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合同》,预计投资总额为2亿元。
2017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丰田宣布旗下的Mirai燃料电池汽车在今年10月进入中国市场测试,以便为正式在华销售提供技术、使用、加氢和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