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行业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彦龙近日公开表示,2013年,我国动力锂电池(包括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的销售收入约为40亿元,同比增长约30%。虽然行业整体表现抢眼,但具体到相应的企业身上,却是冰火两重天。
近日,各大上市车企的三季报已经尘埃落定。第一电动网盘点比亚迪、江淮、宇通等14家车企的三季报发现,前三季度车企中,大部分车企的业绩都可圈可点,呈现稳增趋势。仅有比亚迪、江淮汽车、长城汽车3家企业的净利润下滑,而一汽夏利和亚星客车2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在电气化交通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众多跨国车企纷纷瞄准中国潜力巨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试图分得“一杯羹”。与此同时,中国车企也不甘示弱,开始将目光转向海外,演绎“走出去”战略。
经过一段时间使用我发现,比亚迪秦的HEV、SPORT模式不适合日常代步和城市堵车路段使用。发动机启动声音比较大,轻点油门,发动机声音很大,而车子前行的很慢。而稍稍深踩,车子又会突然往前蹿,这对于人多车多狭窄的路段情况下行驶很不安全。个人理解,秦在HEV、SPORT模式下应按照跑车的方式进行调教。发动机等待着高转速后输出凶猛的动力。当我调整到HEV、ECO模式后,我不得不说:“对不起,秦、我低估了你。”
本周电池上下游市场均保持平稳,有所变化的是低端产品价格出现跌价现象,如负极材料小厂低价报至1.5万/吨,正极的锰酸锂产品、隔膜的低端产品也都存在显着低于市场价的现象,而电芯18650型2000mAh小厂报价均已不足4元/颗,低端市场价格战相当激烈。
从年初新能源汽车新一轮补贴政策出台,到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发布,国家一系列组合拳式的利好政策,将推动我国含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必将带动动力锂电池呈现爆发式增长。可以预计,不久的将来,淘汰和废弃动力锂电池的处理将是我国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如何实现动力锂电池与环境共融,即动力锂电池的高效回收利用已成为摆在产业可持续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
首批电动车指标用户弃购率近六成,这是北京这个全国最大的电动汽车消费市场交给市场的答卷,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消费者信心不足,特别是基于基础充电设施不足带来的里程焦虑,从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来看,充电桩的布局仍然任重道远。
第十二届中国(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11月20日正式开幕,新能源车热浪依旧。此次展会国内外车企几乎全体出动,同时也是国外新能源车最大规模的一次亮相。车企们竞相争奇斗艳的背后,预示着新能源车将成为中国汽车业的新战场,自主品牌与国外车企的正面交锋即将正式开始。然而,原处同一起跑线的新能源车这个新领域,自主品牌目前仍旧落入下风。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决定其最终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电化学与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杨军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有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安全隐患是电解液易燃易爆和高能电池体系热力学不稳定。选择电池材料和体系需要在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之间寻求平衡,从材料入手改善锂电池安全性。
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可谓风生水起,政府政策的不断鼓励,资本市场的青睐,使得新能源汽车产业显得火热,然而这仅仅只是站在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这些现象。相比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消费者并没有那么狂热的情绪,拿正在进行的广州车展来说,新能源汽车展馆观众寥寥无几,可谓萧条;另外,近日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车示范城市推广进度显示,仅完成了11.48%,而推广时间所剩无几。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这些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最起码从消费者接受程度上来说,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还是远远不够的。
在近日于成都举行的2014年第二届中国(成都)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业内人士认为,在国家政策利好的刺激下,锂电池行业明年或迎来黄金季,但专家同时提醒,汽车动力电池可能存在产能过剩风险,应理性面对。
据报道,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市(TelAviv)一家名为StoreDot的科技公司日前表示,该公司开发出了新型技术,可以在短短数十秒内为手机、几分钟内为电动汽车充满电量,这一先进技术将使全球最具活力的两大消费行业发生改变。
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成立还不到10年,但其已经成为庞然大物,深受崇敬。特斯拉的市值已经增至28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称其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公司”,2014年全美民调显示特斯拉的ModelS是“美国最受欢迎汽车”。为何其他人都以失败告终,独独特斯拉如此成功?
2004年3月31日,埃伯哈德给马斯克发邮件,希望能与其谈谈投资特斯拉的问题。马斯克同意后,埃伯哈德与合伙人伊恩·怀特飞赴洛杉矶,他们的会面原定30分钟,最后却持续了2个小时。埃伯哈德意识到,马斯克是第一个与他分享共同电动汽车远景的人。
腾势汽车是由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打造的一个新能源汽车的品牌。比亚迪拥有业界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和驱动技术,戴姆勒拥有历史悠久、享誉世界的整车制造科技,双方都希望能借助对方优质资源,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打造一个双赢的局面。But,一个全新的新品牌,两家公司合力打造的产物,能在现在残酷的电动汽车市场中存活多久?
石墨烯(Graphene)又称单层墨,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是目前发现的硬度最高、韧性最强的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纳米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石墨烯在电子学、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未来材料”和“革命性材料”。石墨烯相关专利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353件,2012年达1829件)。总体看来,石墨烯技术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并迅速向技术成熟期跨越。全球石墨烯技术研发布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锂离子电池从消费级电子产品导入到新能源汽车,既是动力的技术选择,也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即使每年国内外都发生了不少汽车事故,但锂电池推动汽车进入全新发展阶段是有目共睹的。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汽车产业生态和竞争格局均面临重构,产业链、生产方式、产品属性、消费需求和售后服务等方面都在发生变革,汽车产品加快向低碳、电动、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全面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今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展了对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从市场上采集的32批次产品,通过对热滥用、过充电、短路等项目检测,均存在质量安全风险。有一款假冒小米移动电源的山寨产品发生爆炸事件,曾引起广泛关注,移动电源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如何消除移动电源安全隐患,维护消费者利益,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