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辆从比亚迪西安工厂运往重庆的新能源插电式混合动力“秦”,在京昆高速途径安康时偶遇大火,几乎全部报废。对于着火原因,分析称为运载半挂车的后轮起火所引起的,而经过烈火1小时燃烧后,秦的后备箱仍然完整,电池并未发生爆炸。
10月22日上午,汽车圈爆出了一条重磅消息。据彭博社报道,戴姆勒公司已经出售其所持有的特斯拉4%的股份,出售这些股份为戴姆勒带来大约7.8亿美元的现金,在2009年5月,戴姆勒购入了特斯拉9.1%的股份,随着近年特斯拉资本飙升,戴姆勒持股比例降到4%左右。这条消息导致当天特斯拉股价一度下跌达3%,此后又有所反弹。
电动自行车行业整合、洗牌之风如摧枯拉朽,其核心部件的铅蓄电池企业尤为猛烈。整车企业从2010年前后的3000多家,到去年底仅剩下约396家;铅蓄电池企业从2012年国家整治前的2000家,到目前只有200家左右,其中超威与天能两家企业控制着市场约70%的份额。从小作坊起家、父子共同创业,到目前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超级规模企业,超威仅用了10余年时间。超威近几年来连续发力,脱颖而出,凭借哪些优势?超威在快速成长、做大做强中采用那些策略等一系列令业内人士关心的问题,记者走访了超威总裁杨新新。
随着电子产品成为生活中的必备品,从手机、平板到笔记型电脑,电池成为一种必备工具,使用这些随身产品,离不开电池,所以,学术界与业界除了持续开发更方便以及更加轻巧的电子产品,也同步持续研发电池技术。
10月30日,LG化学新能源车电池项目在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这个有望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为南京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补上了关键一环,整个产业已经进入加速发展轨道,本地数家车厂已计划在年内推出新的新能源车型。
和明星电动汽车特斯拉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一直无法成为话题中心,直到丰田6月底发布了一款新型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技术数据—从各项指标来看,它直接超越了特斯拉。
特斯拉,这个毫无汽车制造根底、完全是靠着互联网概念崛起的电动汽车品牌,是否会遭到传统汽车制造商的绞杀?这或许是特斯拉迟早会面临的挑战,只是它似乎来的快了一点。
据福布斯杂志网站报道,近日,一家由一对夫妇创建的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3D打印的石墨烯电池产品。它可能将会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来临:普通消费者将首次可以再自己家里制造电池。这家公司名叫“石墨烯3D实验室”,位于纽约州Calverton。他们已经花费超过5年时间致力于开发一种合适的材料,可以用于制造电池,使其外形大小都可以借助3D打印来实现。
石墨烯(Graphene)又称单层墨,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是目前发现的硬度最高、韧性最强的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纳米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石墨烯在电子学、光学、磁学、生物医学、催化、储能和传感器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未来材料”和“革命性材料”。石墨烯相关专利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2010年353件,2012年达1829件)。总体看来,石墨烯技术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并迅速向技术成熟期跨越。全球石墨烯技术研发布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的技术优势正在逐步形成。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国际能源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可再生能源异军突起,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高效、清洁、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世界新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难的问题中,储能产业在市场中获得了发展的重要契机
近日,《广州市非机动车和摩托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简称《条例》)公开征求社会意见。这份条例对电动自行车首次作出“禁售”“禁油”“禁行”“禁停”“禁坐”等规定,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11月2日,北京公交集团与福田汽车集团在北京市怀柔区隆重举行了“700辆纯电动客车签约暨首批交车仪式”。活动当天,北京公交集团现场接收了福田汽车交付的首批30辆纯电动公交车,这也是北京在远郊区县首次大规模批量投放纯电动公交车。
如今,电动车不仅可以代步,还能给家里供电。拥有这一特性的“V2H(Vehicletohome)”功能已经在电动汽车上开始了实际应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V)和燃料电池车(FCV)的此项功能也在开发之中。这是以往的汽油车所不能比拟的。未来汽车与家庭之间的能源转换,极有可能为汽车增添新的附加值。
“目前,全球六氟磷酸锂的产能大约为1.2万吨,2015年全球电解液需求量在10万吨左右,则相当于需要1.25万吨的六氟磷酸锂,按照90%开工率计算,明年六氟磷酸锂可能赶不上需求。”
11月2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位于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的上海杉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项目,在环评公示期间社会反响较大。经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取消该项目,停止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