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可稳定创纪录高储电量电池性能的新方法。在锂锰氧化物正极基础之上,这一创新可以使智能手机和电动汽车的电量增加至两倍以上。
丰田汽车对外表示,公司将筹建一个更大规模的生产氢燃料电池的工厂,这意味着丰田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上扩大规模。虽然现阶段的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发展趋势是纯电动,但未来氢燃料电池也将占有一席之地。
根据清洁技术咨询机构Apricum公司的调查,用于固定应用的电池储能系统(BESS)的数量已经开始大幅增长,其中包括公用事业规模和分布式应用。根据最近的估计,预计将从2018年销售额约1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200亿至250亿美元。
进入5月,由于数码市场持续淡季,动力电池市场方面的三元电芯需求依旧偏弱,加之钴价下行,市场上买涨杀跌心态颇重,因此下游采购意愿低迷,上游钴原材料交易也呈现低迷状态。
据外媒报道,近年来电动车发展如火如荼,电动技术日新月异。为此,小编整理了LG化学、SK创新和特斯拉-松下的电池研发信息,供读者品鉴。
近日,广州市政府发布新修订的《广州市中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办法》,其中购置节能车在7月1日后办理车辆注册登记的不再发放补贴。
上周正极材料厂商对上游原材料询单增多。但由于上游原材料仍旧处于下滑通道,因此询单数量较小,且意向采购价格较低。当前正极材料厂商原材料库存水平低于安全库存,预计本月对上游钴锂原材料将会执行少量多次采购策略。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规定》),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被广泛推广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被划归到燃油汽车投资项目里。在外界看来,这意味着,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未来发展“遇冷”。
目前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几乎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代名词,但实际上新能源汽车除电动汽车之外,还包括氢燃料汽车、太阳能汽车等等,相对于较为遥远的太阳能汽车,氢燃料汽车在近几年开始逐渐进入产业视野。
但进入新世纪,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界都不安地发现,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电池生产商,都在中日韩三国。如果将整个行业向电动汽车转型视为必然趋势,“远东地区”很有可能将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主导力量。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FCEV比锂电池汽车更具成本优势,其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随着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FCEV正在快速进入商业化导入期,而这也成为国内不少地方大力推进FCEV的重要动力之一。
如无意外,全国首个加油加氢站将于本月在广东云浮新兴县正式开始投入运营。这是继去年9月中国第一座全商业化运营加氢站在佛山南海诞生后,国内氢能源行业迎来商业化的一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