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华为手机大爆发的一年,不仅在销量上超越了苹果新晋全球手机第二大厂商,更是发布了多个很吓人的技术,从年初华为P20Pro上用的三摄之后,又带来了提升游戏性能的CPU和GPUTurBo技术,把AI带入到拍照的人工智能AI智能摄影,THENINE液冷散热技术等。
随着第一批进入市场的汽车动力电池进入退役期,动力蓄电池回收领域正在加紧建立追溯机制。不过,面对成本高、监管难等诸多难题,动力蓄电池回收还需进一步细化蓄电池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的回收责任,加紧多个方面的合理布局。
蓄电池作为汽车上用电设备电源的"供应者",它在汽车上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市面上最为常见的蓄电池品牌有:风帆、骆驼、瓦尔塔、博世、ACDelco、统一、奥舒尔、西湖、理士、天鹅等等国际品牌和国内内资品牌,下面5哥给大家介绍下各品牌蓄电池有何特点。
曾今有人对早期的特斯拉做过这样的总结:“特斯拉电动车=松下的电池(电池)+台湾的电机(电机)+特斯拉自己的电控设备(电控)+马六的底盘+自己的外壳”。
在汽车配件使用寿命中,除了轮胎,就要数电瓶(蓄电池)最容易出现问题了。蓄电池作为汽车电器的最主要部件,除了启动车辆外,我们日常使用的车灯,空调,音响等,全部由蓄电池来完成供电。
伴随第一批服役的动力锂电池集中进入退役期,2018年或出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小高峰。今年以来,电池回收政策纷纷出台,各大企业也在加速占山头,通过绑定车企和电池厂商,抢占回收入口,提高市场占有率。
有机太阳能电池是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被认为是具有重大产业前景的新一代绿色能源技术。但是,有机材料较低的载流子迁移率限制了活性层厚度,导致光吸收效率不足。
目前,提到搁浅资产,它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监管从严之后变得没用的化石燃料项目。未来,能源储存设备的变革意味着电池技术的投资也会亏钱,尽管现在看来它处于能源系统改革的核心。
从新能源浪潮、自动驾驶新科技再到车联网革命,汽车产业正处于变革的漩涡中。无论是疯狂砸钱的互联网造车“新贵们”还是资金雄厚、掌握造车核心技术的传统巨头们都加码新能源电动车这一领域。
近日,一篇关于宁德时代计划明年推出高镍811电池的新闻,以及一张宁德时代能量密度发展路线图,让不少业内人士看到了解决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曙光,同时也将目光聚焦到了高镍811电池上。
在3月29日中关村石墨烯产业联盟举办的”石墨烯+新能源“主题研讨会上,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忠辉、中航发北京航材院高级工程师燕绍九、北京碳世纪科技有限公司CTO徐亭、山东欧铂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赵永彬、宁波中车新能源超级电容研究所副所长郑超等5位嘉宾参加了“畅想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的美好前景”主题论坛上,就石墨烯概念和定义、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的挑战和前景等热点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看法。
越来越多企业加入石墨烯电池研发制造的阵营。然而,严格意义上的石墨烯电池尚未走进市场,要变成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这一梦想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实现。
石墨烯将引领新能源电池未来,但是它何时能走出实验室?是划时代意义还是仅是美好设想?技术上的难题让人认为这仅仅是个概念,甚至可以说在工业上量产几乎不可能。
日前,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ss)表示,大众集团拟在欧洲自建电池工厂生产固态电池,并有望在2024年至2025年间开始批量生产,旨在减少在电池等核心业务板块对外部电池制造商的依赖。